春暖花开,草木萌动,天青地明,万物欣欣向荣,清明时节浅然而至。
所谓清明,即清淡明智之义。《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作为节气,清明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
作为节日,清明又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乍暖还寒,该如何养生,养健康呢?
清明时节 “两多一少” 很重要
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如荠菜、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
多吃“祛湿”的食物
清明时节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慎吃“生发”的食物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鸡肉、牛羊肉等“发物”。
食用适量发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不适。但对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会诱发疾病,这个时节本身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也会有加重,再加上吃发物,容易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服
清明节期间天气虽然有所回暖,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尤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空气湿度比较大,还有点阴冷的感觉,一定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服。此时出门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如若出行,还要带上一些防治感冒的药品。
扫墓祭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春季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清明节的习俗就是扫墓祭祖,这也难免会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尤其是老人更要注意情绪,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扫墓时最好有家人陪伴。
踏青登山,“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登山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量力而行,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贫血等疾病的人,一定不要逞强登山。
扫墓、踏青,注意防蚊虫
春季到,蚊虫也是最佳的繁殖时期,出行扫墓、踏青,注意防蚊虫,可以在身上驱蚊水等,以防蚊虫叮咬等造成皮肤过敏。
另外,清明正是蜱虫的活跃期。到野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回家后要立刻洗澡,冲掉有可能沾在身体上的蜱虫。如若被蜱虫叮咬,千万别强行拔除,一定要及时就医。
出行踏青,防止花粉过敏
春季是花粉散播的时期,对于一些容易花粉过敏的人,出行口罩千万不能少,守好呼吸关卡,身体裸露的地方,可以披一些非常薄的衣物,进行遮挡,尽量避免因为花粉造成过敏等症状,出行一定要将过敏药物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踏青闲暇,不要采摘野菜回家食用
扫墓踏青后,很多人都喜欢采摘山上的野菜回家,由于现在的污染严重很难保证你所采摘的野菜是安全无毒的,并且山上很多野菜与毒菜长得很相似,所以还是不要采摘回家食用,以防发生意外。
踏青期间,不要随便进食野果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生机盎然,在踏青的沿途中都会有一些诱人的野果,尤其是小孩子最受不了诱惑,所以父母要陪同在身边,以防小孩子误食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