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
然而,《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低收入国家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高收入国家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短。
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
你是不是看到一大波“喝母乳好”的宣传,变着花样地,席卷你的朋友圈、微博、报纸、电视、广播……
然而,坊间还是流传着好多关于母乳喂养的谣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1、母乳喂养造成乳房下垂?当然错!
一方面,乳房下垂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同一过程会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苹果肌、拜拜袖,这是自然衰老规律,母乳喂养不背这个锅!
另一方面,乳腺在哺乳期确实会发生体积、重量增大。但问题是:你为啥让它一直涨着呢?!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过正确哺乳习惯。针对0—6个月的新生儿,每天哺乳8—12次。保持这一频率,乳房体积不会过度肿胀,从而导致支持韧带的断裂及下垂。
事实上,一些靠胸吃饭的超模,也在坚持母乳喂养,还拍了艺术照。
(世界最富有的超模之一吉赛尔·邦辰发布的一张哺乳照,被视为辣妈喂奶拍照“模板”)
2、母乳喂养导致体重失控?明明是因为贪吃!
“奶少,那是因为吃得少!”这是个错误观点。
很多奶妈面对食物,来者不拒。吃完就往那儿一趟,美其名曰“静养”,这样子的你,奶不奶娃都会变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对哺乳期女性的饮食,有清晰、实操性强的建议。包括:
■ 科学喝汤。餐前喝半碗至一碗,待到八九分饱时再喝一碗;
■ 不宜喝多油浓汤;
■ 煲汤材料宜选择脂肪较低的肉类,如鱼、瘦肉、去皮的禽类、瘦排骨等。也可喝蛋花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及米汤等。
3、喂奶时乳头疼痛?那是姿势不对!
很多妈妈因为宝宝吃奶时乳头疼痛而不愿母乳喂养,这种情况主要由两方面引起:
一、宝宝吃奶时含接方式不对;
二、妈妈没有做到早开奶,没有频繁吮吸导致乳汁淤积或乳量减少。因此,只要妈妈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早开奶,按需哺乳,乳头疼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宝宝的含乳姿势,贯穿整个哺乳过程。姿势不正确,宝宝就不能喝到足够的乳汁,妈妈的乳头也会受伤、破裂、疼痛。
正确的哺乳姿势如下:
喂完,不能生硬拔出。应该如下图,将小拇指插入宝宝嘴角,直到宝宝松开嘴,再轻缓地退出来。
4、初乳看起来清淡是因为没营养?其实很珍贵!
产后1周内分泌的乳汁我们称之为初乳,从外观上看清清淡淡确实有些像水,但初乳里所含的蛋白质较多,脂肪较少,而且微量元素锌以及免疫物质都较后期分泌的成熟乳多。
尤其对于新生宝宝消化能力较差,需热能较少的情况,初乳完全适合他们的消化能力和营养需要,同时还能把母亲的抗体带给宝宝,增强抗病能力。因此,看起来清淡的初乳实际上对新生儿非常珍贵,所以切勿把初乳挤掉,一定要让宝宝享受到这最珍贵的天然食物!
5、乳房不胀就是乳汁不够?太片面!
宝宝三、四个月大的时候, 一些妈妈感觉乳房不胀了,于是就担心是不是奶水不充足?其实不然。
在宝宝刚出生时,母亲的催乳素会骤然升高,奶量会迅速增多远远超过宝宝的需求,所以乳房常常发胀,甚至要不时地挤掉一些。而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供需平衡时,乳房就不会经常发胀,会觉得比较舒适。要衡量奶量是否满足宝宝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宝宝的精神状态,睡眠状况,还有小便的次数,以及体重的增长等方面来综合判断。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婴幼儿喂养的全球战略方面就是希望达到宝宝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目标,6个月以后,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根据地方条件和宝宝自身成长的需要逐步添加辅食,这样宝宝就可以继续获得母乳中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