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及其防治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结核病的防治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会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结核病回升和暴发流行,不但造成严重的疾病流行和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社会发展。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肺结核病常见症状:咳嗽、咳痰2-3周以上,痰血、咯血、胸痛,发热、盗汗、乏力。如果有上述症状或者和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就要及时检查,明确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病人应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全程服药。
肺结核是可防可治的,一旦发现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及早诊断和早治疗。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做到下一些内容:
1、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
2、居室、单位及公共场所经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人咳嗽。
3、日常膳食合理营养
4、痰中发现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称为菌阳病人,应彻底治愈菌阳肺结核病人。与菌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成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儿童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