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疾病预防
家庭急救
日常护理
中医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烈日灼灼,这一份防中暑指南送给你!

2017年07月09日
      中暑是最严重的热病,当身体的体温迅速上升,而出汗机制缺失,身体不能自我调节体温时,就会引发中暑。如未提供紧急处置,会引起死亡或永久残废
 
体温与生命的关系

三伏天”请预防中暑
      一般情况下,中暑分为三种情况: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以上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重症中暑:  
      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除以上症状外,出现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容易中暑的9种人
      ◆老年人 由于皮肤汗腺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 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久坐人群 上班久坐的人群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这一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过长,就容易出现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 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正在服药的人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中暑临床表现

     患者皮肤灼热、发红、潮湿或干燥  
     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呕吐及发热
     严重中暑还会危及生命
 
中暑现场处理原则

      移到凉快通风处  
      宽衣解带或脱掉衣服 
      冷毛巾或湿布擦拭皮肤, 扇风、降温
      患者意识清醒,可慢慢喝少量含盐凉水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重症中暑
      中暑按照发病机制和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最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有时在一个人身上会同时具备以上三种类型。
 
什么是热痉挛?
      热痉挛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体液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肌肉疼痛和痉挛,通常累及腿或腹部。
 
热痉挛的处理原则   

      如果患者出现热痉挛,腿或腹部抽搐
      可把患者移到凉快的地方休息
      轻轻拉伸痉挛的肌肉
      每15分钟喝半杯(大约100毫升)冷水补液
 
什么是热衰竭?
      大量出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热衰竭的处理原则   

      迅速降低体温,平卧,垫高双脚  
      若患者清醒,
      可以饮清凉的淡盐水、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立即呼叫120
 
 
热痉挛与热衰竭现场救护原则

      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刺激人中、合谷穴。
      热衰竭的患者吃些香蕉或喝橘子汁来补充钾。
      经及时处理,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围剿”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当体温体温≥ 40 ℃时,会出现肌肉痉挛、皮肤干燥、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达50%-70%。
 
热射病现场处理 

      一旦出现热射病,在就地抢救的同时,要毫不犹豫地、争分夺秒地通知附近的急救中心或医疗机构,由医生通过药物降温和对症治疗来抢救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勤洗澡,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少喝酒及咖啡。高温作业下要做好劳动保健。
      经常喝水,不要喝冰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淡茶水、牛奶也是极好的消暑饮品。多吃各类凉性蔬菜瓜果:如冬瓜、丝瓜、黄瓜、南瓜、番茄、茄子、生菜、芦笋、苦瓜、菜瓜、甜瓜、西瓜等。
      户外活动尽量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安排做长时间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老人、儿童、孕妇及有慢性疾病的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不要长期呆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
      出门要带好防晒用品,最好涂抹防晒霜,尽量避免在烈日下行走,准备充足的水。不要赤膊,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充足睡眠很重要。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