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二医——金鸿杰 主治医师 儿科主任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随着医院的发展,这几年科室里陆续加入了三名女医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医生来了,科室里就“热闹”了,病假、产假、哺乳假接二连三。前些日子,这一位女同事的产假未满,那一位又因为怀孕身体不适,要请病假。对科室里的其他成员来说,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尤其是分摊到大家头上的夜班。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一如既往,认真工作,谁也没有因为额外的负担怠慢了病人。
一天,结束辛劳的工作回家,我对妻说:“哎,昨晚值班,今又上了一天的班,我眼都睁不开了,苦命啊!医院可别再把女医生往我们科室里派了。”
妻立马为同胞帮腔:“可别这么说,很没风度哦。要知道,做女人也很不容易的喽!”
“这话可是你说的,赶紧录音!以后可别怪我天天上班不休息!”我打趣道。
说实话,过了而立之年,谁都有一家老小要照顾。工作、家庭两不误,对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来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尔后的一天,当我听到同事母亲的一番“申诉”,真觉得,女医生比我们更不容易。
那天中午,我下班后到隔壁值班室换衣服,同事的母亲王阿姨抱着入睡的孩子,面露愁色正想得入神。我边换衣服边说:“阿姨,怎么还不吃饭?这么晚了,食堂里的菜要凉了。”
老人像找到了申诉对象似的,叹了一口气,说:“小敏还没下班。我跟着她来医院,就想让她抽空给宝宝喂口奶。前几天,我和宝宝在宿舍,她说忙,过不去。上午,我带宝宝来值班室等,哪晓得都已经下班二十分钟了,还不见人影。一工作就忘了孩子,两步路就走到了,却不来给宝宝喂奶,这哪像亲妈呀!”
看着越讲越激动的老人,我连忙安慰:“阿姨,太难为您和宝宝了!但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病人实在多。一个上午,我们连上厕所都没机会。哪个妈不爱孩子,王医生也是没办法。”
听我这么说,老人的情绪缓和了许多,说:“你们忙,我知道。上午孩子饿哭了,我几次去找她妈,可办公室里全是人。我只好回来,哄孩子喝奶粉。”老妈妈边说边拍着入睡的孩子,心中满是怜爱。她心疼的不只是怀中的孩子,还有那成天在医院里忙碌的女儿。
正当我准备离开,我的同事王医生急匆匆地进来了。那匆匆的步履中,包含着无奈、歉意还是对自己的谴责呢?走出值班室,我心中满是感慨:周围的朋友孩子生病,担心孩子小上医院受感染,就带孩子上我家来。可身为儿科医生的同事,却要天天带着幼小的孩子上医院,为的只是让孩子享受到该有的待遇——母乳喂养。可就是这最基本的要求,有时候都会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满足。我突然想:如果上午那些患儿的父母知道,这位医生为了帮助孩子们消除病痛却让自己的宝宝饿着,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是否会觉得眼前的医生挺可亲呢?他们是否会说“医生,我们等一会,别让您的孩子饿着”呢?
晚上,妻和儿子在温暖的床头灯下念儿歌: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听着听着,我心里倍受感动,多好的儿歌,多美的童心呀!钓鱼人都能为鱼儿着想,那医生和病人之间怎么就不能将心比心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每一位医护人员心中都装着这句话,就会对病患多出一份关爱;如果每一位病患心中都装着这句话,就会对医护人员心生一份尊重。我祈盼,我们的尽心尽力有一天能换来病患关切地说:“医生,我们等一会没关系,别让孩子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