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疾病预防
家庭急救
日常护理
中医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冬至|人间小团圆 冬至大如年

2023年12月22日

image.png

冬至你好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最冷时节的开始!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民间有“ 冬至大如年” 的讲法。

冬至养生重起居


01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

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2737b06860d456a21dbe6fe76dfcd1c4.jpg

02 衣着保暖

冬至时阳气马上要开始萌芽,所以,注意保暖,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是必须的。

“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的更加缓慢,如再为寒邪所伤,则周身气血更易发生拥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更要做好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的保暖工作。

不过,温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

ef89ed76a6836c7581c63c59261fd23d.jpg

03 适度运动

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从运动强度上来说,大家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

从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

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补水,防止身体水分消耗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并去医院就医。

04 酌情进补

冬至过后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

因为,冬季吃的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更易引发疾病。

所以大家在食用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此外,寒冷的气温下,大家还可以每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杂粮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

b6e621748e27038245e644ca66de468e.jpg


冬至滋养五脏

01 护心

冬至后,人体受外界寒冷刺激血脉多收缩阻塞,心梗、心绞痛、中风、高血压等疾病高发。

若是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要及时看病。

平时,大家可适量吃些红色食物,如红枣、山楂、红茶等,滋养心气。

02 养肺

肺为娇脏,畏寒喜润,冬至三九寒天气候干冷,最宜容易伤伐肺脏。

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这都是肺脏感受寒邪的表现,所以度冬要养肺。

大家每天早上可以做做呼吸操:

具体方法:

用鼻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每次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

每天练习5~15分钟即可。


03 养肾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