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我们鼓励群众需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实际行动。
为了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对血压监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蓬街镇幸福村文化礼堂,区二院医共体蓬街分院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健康生活,理想血压”为主题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
活动围绕这次主题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通过悬挂横幅、答疑解惑、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血压监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做好自我日常血压管理。据了解,这次活动中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10余份,接受健康咨询20余人次。
首先
我们需要了解
有关血压的三个概念
血压的正常值
血压的正常值,也就是什么样的血压水平算是正常。
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血压的正常值都是<120/80mmHg。
血压达到120/80mmHg但低于140/90mmHg时称为“正常高值”,意思是说血压已经偏高了,如果不及时有效干预,这些人不仅容易发展为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就是医生如何判断患者是否为高血压患者。
无论多大年龄,成年人的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 mmHg就算高血压。当然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来确诊。但是这个140/90mmHg是医生在医院给患者坐位测量的血压数值。
如果是自己在家测量的血压,收缩压(高压)≥135 mmHg、舒张压(低压)≥85 mmHg就是高血压了,这与在医院测量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降压目标值
降压目标值就是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到多少合适。
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最好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尤其是已经合并冠心病、心衰、肾脏并发症、脑梗/脑出血的患者。
如果是60-79岁的老年人,首先要把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如果患者耐受良好,最好降到130/80mmHg以下。
如果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首先要把血压降到150/90 mmHg以下,若耐受良好可以降得更低一些。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严重疾病、衰弱、预期寿命比较短,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血压控制目标。
健康生活方式 六部曲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