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例:
张先生最近体检发现空腹血糖有点偏高(7.1mmol/L),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做了“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6.3mmol/L,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给他开了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叮嘱他二甲双胍餐后服,阿卡波糖餐前服用。一周后张先生来门诊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还是比较高(10.8mmol/L)。经询问得知,患者为了图省事,把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都放在餐后服用,由于阿卡波糖用法不对,导致餐后血糖控制欠佳。重新调整药物用法后,患者餐后血糖很快降至正常。
为何要重视”餐后高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从进餐后血糖开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这一段时间的血糖。临床通常用“餐后2小时血糖”来代表“餐后血糖”。正常人进餐后0.5~1小时血糖达到高峰,2小时后回落到接近进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过2.2~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仅预示着血糖控制的好坏,其数值升高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征兆。
为何要重视餐后血糖?
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冠心病的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的发生率会逐渐增高,餐后高血糖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几率就越高。
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餐后血糖对肾脏和眼睛的损伤很大。
它还会影响认知功能,降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注意力。
餐后高血糖还可以导致情绪的改变,使人感到精力不足,抑郁等。
餐后血糖为何居高不下?
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饮食的量与质、胃肠道吸收功能、餐前用药情况、餐后是否运动以及自身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等等。
不注意控制饮食,每顿饭吃得太多或所吃食物的升糖指数(GI)较高,均可导致餐后高血糖。
解决方案
1、自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摄入总热量不超标。
2、“升糖指数”过高的粥、稀饭等食物要尽量少喝或不喝。
3、尽量选择膳食纤维较高的粗粮或者全麦食品。每餐都要主食、副食搭配,包括早餐。
4、食物种类越多样化越好,因为食物种类越多,需要吸收的时间就越长,越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5、可以采取分餐制,少吃多餐。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起到辅助降糖作用,许多糖尿病人吃完饭就坐下来喝茶、看电视,没有饭后运动的习惯,这也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
1、饭后适当运动。饭后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并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2、每次运动时间持续半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既不能运动时间过短,也不宜运动时间过长。
03降糖药物选用不当
降糖药物分为很多种类和剂型(如缓释片、普通片等),不同种类和剂型的降糖药物,作用特点都不一样,需要结合患者血糖谱特点及胰岛功能状况合理选用。如果药物选择不当、药量不足或用法不对,同样也会导致餐后血糖居高不下。
04“基础血糖”没控制好
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道理。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即餐前血糖)较高,餐后血糖自然会顺势而上,因此,要想控制好餐后血糖,首先要把基础血糖控制好,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
总之,导致餐后血糖的原因很多,涉及到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因素,具体到每一位病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