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定期的合理运动,不但能有效地助力控糖,更能很好地减脂,提升幸福指数。但是,很多糖友都不清楚,运动错误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错误一:早晨运动最佳
我们的血液在早上黏度比较高,而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和概率相应就会增加,而且早晨是心脏病发的高峰时间,当我们清晨锻炼时大多是空腹的状态,极容易引发低血糖,甚至有昏迷的危险。
糖友最佳运动时机是在餐后1-2小时运动,这个时段因餐后食物的吸收,血糖开始升高,运动可促使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肌肉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助力控糖。
另外,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此时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谨记,糖友运动时,最好有人陪同,随身携带几块糖或者含糖的食物,以备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或者将健康卡片装在身上,上面填写联系方式,以便不时之需。
错误二:做家务,就不用运动了
做家务虽然消耗能量,但同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存在着本质区别。
一般来说,做家务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的心率几乎不能满足糖友的降糖需求,日常的家务并不能促使运动心率达到有氧运动的要求。因此,糖友们在家务劳动之外仍需加强有氧运动和肌肉训练,从而达到运动助力降糖的有效结果。
错误三:运动量越大越好
运动量是指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包括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基础代谢的能量),对于体重标准来说,运动量要与每日摄入的能量基本保持平衡;而肥胖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消耗量,造成能量差,达到减重的效果。
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如果过度加大运动量会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反应,使血糖升高,同时还会加快体内储备能量的释放,脂肪分解过度,引起酮症。另外,运动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损伤、身体的疲惫和心脏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糖友的运动以每天30-60分钟为宜, 包括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整理。运动后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不是大汗淋漓), 略感疲劳,但精神舒畅为最佳状态。尤其是对于体重偏瘦而需要增重的糖友更要注意适量运动,其每天运动消耗的能量一定要低于摄入的能量。
错误四: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按照运动强度分类,我们可以把日常运动分为3个层级。
▶ 轻度运动:如购物、散步、简单的家务等。
▶ 中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 较大强度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快跑、游泳、骑车上坡、足球、篮球等。
而对于糖友们来说,运动强度并非越大越好。强度太大,心脏负荷过重,同时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也会升高,不仅对身体有害,也可能会让血糖一过性升高。但是,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最简易的计算是:运动中的心率=170-年龄。如果心率超过此指标,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反之,即为运动强度不足。
错误五:有氧运动好于肌肉训练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两种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在氧气充足供应下,糖和脂肪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有氧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周期性运动。
无氧运动是一种利用肌肉收缩的力量克服一定外部阻力的运动,阻力即是重力、专用器材、弹力带等带来的力。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均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后者运动更有利于增肌并锻炼肌肉的力量。
我们糖友每周最好进行2~3次无氧运动(两次运动最好间隔>48小时),锻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锻炼部位应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训练强度为中等。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交替进行,可最大程度的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强身健体、增肌健骨的作用,而不是只做其中一种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让我们一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
打破久坐行为、减少静坐时间
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