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疾病预防
家庭急救
日常护理
中医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立秋|秋天的第一份养生

2023年08月08日

35e799a8393920d9701571e0167b0367.jpg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将尽,秋将至。不过,对我国大部而言,立秋暑未消,尤其南方仍是夏暑正盛时。


立秋暑未尽,提防“秋老虎

立秋过后,早晚渐凉,温差逐渐增大,气候多变。此时,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腹泻。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乏力、疲劳之感,也就是“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人们容易感到疲乏。

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中老年朋友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18c2203c5046b0bad522e26b884f5cbe.png

饮食调养

宜多食: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食物。

宜少食:油腻的肉食,以及葱、姜等辛味之品。


立秋遇上末伏,还要防好这些病

立秋后,8月10日将进入今年三伏中的末伏。立秋遇上末伏,还要留意防好这些病。

01  心脑血管疾病

“秋老虎”闷热、高温的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02  中暑

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03  腹泻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

04  风燥感冒

立秋时节,容易出现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少痰或无痰。

05  过敏

立秋后,因为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眼痒、咽痒就诊的患者剧增,有的还伴有咳嗽、喘息、胸闷、憋气等哮喘症状。如果有反复的鼻塞流涕喷嚏和咳嗽的症状,不要误以为是感冒,应该到变态反应科看看是否是过敏导致的鼻炎和哮喘。

06  关节炎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没事,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要注意关节的适度避风、保暖。

立秋无论早晚,

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

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

落叶知秋,

岁月迎丰,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

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

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

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01f0d68e8f9905197865f85eea6968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