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春季不仅代表着气温回暖,景色宜人,
还给糖友们带来琳琅满目的应季水果,令人心向往之。
“吃与不吃水果?”
“吃什么水果?”
“怎么吃水果?”
很多糖友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今天说说几个常见的,并对适合糖友在春季食用的应季水果进行推荐。
误区一
吃水果会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应该做到“滴果不沾”?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家属都认为水果中含糖,不允许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其实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适量吃水果有一定好处。
研究表明多数新鲜水果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比较低,同时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能力,以及多种植物化学物和维生素,它们可能对健康产生积极的效果 ,增加水果摄入已被推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之一。
综上,适当的水果摄入,对于糖友来说,不仅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还能够减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二
吃起来很甜的水果含糖量最高,患了糖尿病就不能吃?
很多糖友判断一种水果能否吃的标准为是否很甜,但真相可能令人大跌眼镜。
很多吃起来很甜的水果,其实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比如桃、柚;有些吃起来不是很甜的水果,却能够引起血糖飙升,比如椰子和椰汁。
对于水果的含糖量和对血糖的影响如何,我们可以参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和食物血糖负荷值(GL)。所谓升糖指数(GI),可简单理解为摄入食物后的血糖升高的速度;升糖指数越高,摄入该食物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食物血糖负荷值(GL)是指摄入食物后的血糖升高的高度;食物血糖负荷值越高,摄入该食物后血糖上升的越多。
春季的应季水果包括梨、草莓、圣女果、枇杷和菠萝等。我们推荐糖友可以在春暖花开之际,适量食用可以生津止渴的梨,酸甜可口的草莓和健胃消食的圣女果,不推荐枇杷和菠萝。
误区三
吃水果用于止渴,在口渴的时候可以增加水果摄入?
春季气候干燥,很多糖友会在口渴时选择食用清甜多汁的水果,甚至替代部分水的摄入量,这也是一个常见误区。虽然我们在以上的内容提及适量吃低升糖指数水果的好处,但对于糖友这一特殊人群而言,什么时候吃水果,怎么吃水果,是大有门道。
1. 吃水果时机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应在两餐之间、饥饿和体力活动之后,一般选择在上午九点半、下午三点半,作为能量和营养的补充。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能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因为如果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混合性食物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即所有食物在胃内搅在一起,易出现胃胀、泛酸等不适症状;而且,还会因一次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2. 吃水果的量
在食用水果时要注意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每天可食用水果200克左右(可提供约90千卡的热量),同时相应地减少25克主食的摄入,以保证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
3. 吃水果的方式
每季节,都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准备食物。在春意黯然的季节,科学食用水果,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