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今日冬至
今天就是冬至日了。俗话说,“冬至一天养好,来年整年健康”。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养生重点
一、冬季养生要藏阳气,重点在“躲”。躲暴饮暴食、躲寒凉、躲是非等。
二、冬至补阳,太阳是天下第一大补品!要晒后背阳气。
三、冬至养生饮食不可过咸,咸伤肾。
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应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十件事让你舒服过寒冬
缓慢起床
冬季心梗高发,而清晨是心梗的“魔鬼”时段。早上不要一骨碌起床,醒后慢慢起身,并补充200毫升左右白开水,洗漱后及时吃早饭,晨练要轻柔缓慢,并充分热身。
避免用力过猛
心脑急症常发生在需要突然用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护好身体6个部分
防寒是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保护关节的重要措施。护好头部、颈部、后背、双脚、肚脐、膝关节等部位,整个人就会暖和很多。
多次少量补水
缺水会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健康成人每天应饮水1500~1700毫升,小口喝、慢慢咽,避免大口灌水,最好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
重点监测血压
心脏不好的人一定要密切关注血压,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不要忽冷忽热,尤其应避免出汗后受凉。入冬时可以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注意开窗通风
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成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早、中、晚各开窗20分钟左右。
洗澡控制好时长
洗澡时,如果时间过长,水温过高,心、脑等重要脏器就有可能缺血,甚至发生意外。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40度左右,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接种流感疫苗
冬季流感高发,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孕妇、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尤其应重视。此外,还应勤洗手、戴口罩,少到人员密集地方。
合理使用电热毯
不少人睡觉时习惯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
保持情绪稳定
冬季光照时间短,人的情绪容易处于低落状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老年人最好遵医嘱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
冬至,作为本年度最后的节气养生机会,让我们一起向健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