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小寒,冻成一团
小寒是反应气温变化的节令
这时正值“三九”前后
标志着开始进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三忌
一忌心火
心火过旺时,主要表现为心烦、口舌易糜烂生疮、舌尖红等症状。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大家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二忌急躁
人在急躁易怒时,肝火容易上升,导致头痛目眩、耳鸣、面红等。此时,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急躁、发火;注意休息,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
三忌大汗
冬藏时节,过汗会使阳气外泄。平时,大家不仅要在锻炼时做到微微出汗就好,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做事“慢半拍”,防止扰动阳气。
养生防五寒
小寒应早卧晚起,夜间少出门活动,
还要注意“防五寒”
一防鼻寒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亦有助防感冒。
二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衣。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戴围巾穿立领衣不但能给脖子保暖,还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
三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喊、头痛?? 风寒感冒是老人冬日常见的病。症状轻者,可选用清代《惠直堂经验方》神仙粥:“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 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
四防腰寒
双手搓热暖肾阳。腰部为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推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五防脚寒
勤泡脚有助于睡眠。脚底是各经络起止汇聚处,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小寒三吃
一吃羊
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之一。冬季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补益效果。
二吃黑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吃栗子
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益气等功效,在养生食疗中常用来补肾。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滋养脾胃,可以缓解肉食给脾胃带来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