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疾病预防
家庭急救
日常护理
中医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节气|夏至已至,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

2022年06月21日

微信图片_20220801154700.jpg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

俗话说“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因为二至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稍有不慎,不是损阴,即是伤阳。

夏至之时,阳气增长到了极致,是阳气最旺阴气初生的时节,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养“长”。

01

饮食养生——适吃酸咸忌生冷

微信图片_20220801154754.jpg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会导致钠的流失,通俗地讲就是盐分损失,如果过度出汗,会导致伤津脱水,也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生津,比如酸梅汤、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等,不仅可以生津而且开胃。同时可配合清爽的瓜菜,如冬瓜、黄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

而流失的钠盐,可以通过咸味的食物和盐来补充,但是过咸的食物并不推荐大量食用,高血压及水肿病人也应该看情况补充。

夏至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人体阳气在外,体内阳气不足,即外热内寒,故生冷食物不宜多吃,适量饮用解暑即可,贪多会容易伤脾胃,导致胃寒,如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大量冰镇食之。 

02

起居养生——晚睡早起巧穿衣

微信图片_20220801154809.jpg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并穿轻薄防晒的衣物。

自夏至开始,天气渐热,到了中午,人容易觉得困倦乏力,精神不足,特别想睡觉。

这是因为,阳气宣散在外,中阳易于不足。此时适当睡个午觉,也不失于对身体的一种养护。

另外,夏至时昼长夜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大家可适当地晚睡早起,可在每日23点前入睡,次日5~6点钟起床,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夏至后阳光强烈照射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注意防晒。出行切记避免暴晒,可用遮阳伞、遮阳帽,也可选择合适的衣服遮挡紫外线。

03

运动养生——顺应节气养阳气

微信图片_20220801154824.jpg

运动是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养生手段之一,但夏季运动要适时适量。

运动时应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阳光较为强烈的时间,以早晚运动为宜。

夏季锻炼,强度不可过大,以减少汗液消耗。

夏至时节,不少人还会出现全身困倦、乏力、 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此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以消暑。 

04

情志养生——心平气和不生气

微信图片_20220801154836.jpg

夏至是天地阴阳气交的日子,阳生阴长,相互促进,使得万物繁荣茂盛。这时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不要发怒,发怒躁动伤人体情志,不利于养生。

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人和事物要有感恩的心,保持舒畅的心情,不郁闷,不生闷气,才有利于人体气机的通泄。做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并在念想中保持恬静坦然,这样有利于预防情志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问题。